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2025年延边大学“红石榴杯”创新创业计划 邀请赛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促进三省一区高校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育2026年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现举办2025年延边大学“红石榴杯”创新创业计划邀请赛。比赛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延边大学依托比赛赛事,汇聚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资源,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产教融合”的开放式服务平台,推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通过赛事实践与孵化支持,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其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需要,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赛事安排

(一)赛事分组

立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5个组别赛道:

1.智创未来赛道:聚焦创新驱动与数字经济,鼓励在量子科技、元宇宙、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前沿方向,结合实践进行项目构思与设计。

2.和美乡村赛道: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关注农业现代化、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重点方向,结合实践进行项目构思与设计。

3.生态保护赛道: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绿色产业、绿色消费、污染治理、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进行项目构思与设计。

4.融合创新赛道:突出融合共享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地区等区域协同发展,或在工业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国际文化交流、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进行项目构思与设计。

5.服务臻善赛道: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生活消费、医疗卫生、金融法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城乡融合、强边固防等领域,结合实践认知开展项目设计。

(二)参赛资格

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三)参赛形式

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以项目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10人,每个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指导参赛作品数量不限,每名学生限报1件作品。

(四)参赛步骤

1.项目申报(2025117日前

各参赛团队需提交以下材料:

(1)参赛作品汇总表(附件1),加盖学院公章的PDF扫描件,Excel电子版表格各一份;

(2)参赛项目申报表(附件2)word、PDF扫描件;

(3)项目PPT,要求20页以内(PDF版);

(4)项目介绍视频,要求3分钟以内(自愿提交)。

请各学院将上述材料“吉林建筑大学+项目名称”命名汇总,2025年11月7日16:00前将参赛团队材料统一打包报送至指定邮箱:jiandatzb2025@126.com。

2.初赛安排(20251111日--11月15日

赛事组委会对各高校提交的作品打包汇总后发至各评委处,由评委对各单位的项目申报材料开展线上网评评选出作品总数的约70%入围决赛项目。

3.决赛安排(20251121日--11月23日)。

入围决赛的项目,参加决赛线下答辩路演。评委将根据各单位参赛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五)奖项设置

1.邀请赛设金奖、银奖、铜奖。初赛由主办单位对各高校提交的作品进行打包汇总,发至各位评委开展线上网评,评选出作品总数的约70%入围决赛项目,参加决赛线下答辩路演。获奖项目约占入围决赛项目总数的90%至95%,金奖、银奖、铜奖分别约占获奖项目总数的10%、20%、70%。

2.邀请赛设“优秀组织奖”5个,授予团体总分第一至第五的高校,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以团体总分作为评选依据,若团体总分相等,则共同授予相应奖项。

3.学校参赛团体总分计分方法如下。金、银、铜奖项目每个分别计100分、70分、30分,入围决赛但未获奖项目每个计10分。

(六)评审专家及标准

1.邀请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国家创新创业竞赛领域知名专家、行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赛事领域专家等组成。

2.评审标准(总分100分)

1)创新性(20分):衡量项目的创新程度,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等。

①技术创新(5分):项目是否具备独特的技术突破,或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

②模式创新(5分):是否引入了新的商业模式或运营方式;

③产品/服务创新(5分):是否有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或在功能、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有显著提升;

④市场竞争力(5分):是否具备差异化优势,与市场已有产品或服务相比有明显提升。

2)市场前景(20分):考察项目的市场需求、目标用户群体、行业前景等,确保其具备成长潜力。

①市场需求(5分):是否明确分析了目标市场的需求,是否有市场调研支撑;

②市场规模(5分):目标市场的规模是否足够大,具备增长潜力;

③用户定位(5分):目标用户是否清晰,是否有可行的推广方案;

④行业趋势(5分):项目是否符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是否具备长期竞争力。

3)商业模式与可行性(20分):评估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可落地实施并持续运营。

①盈利模式(5分):项目是否有清晰的收入来源?盈利模式是否可行;

②成本控制(5分):是否合理分析了成本结构,并提出控制方案;

③运营策略(5分):是否有明确的市场推广、用户获取和客户维护方案;

④可落地性(5分):项目是否具备短期内实施的可行性,是否已有初步的实施计划。

4)社会价值与可持续性(15分):考察项目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

①社会价值(5分):项目是否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如促进就业、环保、社会公益等;

②政策契合度(5分):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创业扶持政策等;

③可持续发展(5分):是否有长期发展规划,具备可持续性。

5)团队情况(15分):考察团队的专业背景、分工协作、执行能力等,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

①团队背景(5分):团队成员是否具备相关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

②团队分工(5分):是否有清晰的角色分配,团队成员是否各司其职;

③执行能力(5分):团队是否具备推进项目的能力?是否已有项目原型、早期用户或合作资源。

6)展示与答辩(10分):考察参赛团队的项目展示能力、答辩表现、逻辑思维等。

①PPT展示(3分):是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突出项目核心优势;

②表达能力(3分):团队成员是否能够清晰流畅地讲解项目;

③应变能力(2分):回答评委问题时是否思路清晰、有逻辑;

④整体印象(2分):综合评审团队表现,是否能让评委信服。

三、其他事项

赛事评审结束后,对获奖单位进行公示,并保留7个工作日的投诉和申诉期。凡在赛事中有违法违纪、不当行为等问题,经查证属实后,取消项目及其团队核心成员的获奖资格。


(供稿单位:校团委 初审:赵亮 复审:罗曦 终审: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