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系风采 -> 正文

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青力青为 筑梦乡村”实践团赴四平市、梨树县开展“守护沃土良田 追寻红色记忆”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4-08-19  来源: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平视察周年之际,吉林建筑大学测绘与勘查工程学院“青力青为 筑梦乡村”实践团以守护沃土良田 追寻红色记忆为主题来到英雄城四平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2024 “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守护沃土良田

梨树县中国黑土地博物馆

梨树县中国黑土地博物馆,它是全国第一家以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博物馆设置了6个区域,以声、光、电结合的现代多媒体、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和实物展品相结合的展示手法,展示了中国黑土地的演变过程及黑土地保护的经验做法。

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解说,以及观看黑土地保护宣传片和近距离的观摩,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黑土地形成、开采、利用、退化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亲眼见证有着“天地之大美,广阔之大为”的黑土地的肥沃优良。了解当前黑土地农业发展现状,学习了解创新驱动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梨树模式”是带动青年一辈投身实践、致力创新、奔向吉林的冲锋号角,是粮仓吉林与“就”在吉林的时代之音。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专程到梨树县察看黑土层土质培养和玉米长势。他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到达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玉米生产基地。通过讲解员介绍,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这是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作研发黑土地保护模式,用粪污发酵无害处理后还田的方法,解决黑土地损耗大的问题,这里生产的玉米被称为“黑土地上面的金粮食。”团委书记王阳与实践团成员们席坐在田间地头,共同交流实践感悟,在感受广阔黑土无穷魅力的同时,更见国土辽阔,魅力无边。乡间地头好风景,躬身实践是真知,在漫漫田野中汲取生长的力量,扎根有为,捧献芬芳。


梨树县卢伟农民专业合作社

走进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一排排现代化大型农机具引人注目。“这是玉米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收集装车;这是无人植保机,用来除草和田间防虫……”讲解员指着自家“宝贝”逐一介绍,这60台套农机具覆盖玉米从种到收各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通过介绍,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合作社,合作社现拥有固定资产700万元,有大型拖拉机60台套,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机库棚面积1600平方米,年作业服务农户1000户以上,是一家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合作社的多年发展历程,感受“供销社+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社生产经营方式下,产业融合、电商经营等先进的销售经营管理方式的优越性。无论是这里不断更新的经营模式,还是农户们积极探索的精神,都让实践团成员深受启发。在这里,让青年学子深悟保护好、利用好黑土耕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科技集成,壮大了新型主体,带火了一方经济。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郭家店镇青堆子村,集约经营土地近1000公顷,生产规模扩大到2个乡镇10个村,重点在设备、技术体系方面做足功课,购置了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70多台套,并培养出一支优秀技术员队伍,率先达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水平。“科技推广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改变了原有的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模式,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社员每公顷地比分散小农户增产1000斤、节本1200元。从节本增效看,每公顷收益比普通农户高出2500元左右,有效影响和带动了周边农户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向突出。”理事长韩凤香说。


在杜保佳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结合专业所学,使用大疆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对一块农作物区域进行了光谱采集,多光谱遥感图像可以通过准确捕捉不同波段的反射光谱特征,对农田中的不同植被进行分类。多光谱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可以为农业生产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农田的分类,可以了解农田中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对农田的利用和种植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可以合理安排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同时,通过对农作物生长情况的评估,可以及时调整农业生产的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并与理事长韩凤香达成了合作意向,将对合作社进行长期技术支持。

追寻红色记忆

四平战役纪念馆

红色记忆:四平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主要藏品为四平战役有关的革命历史文物和文献史料,馆藏文物达到1400余件。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强调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在馆内通过运用多媒体融合技术手段、声光电、裸眼3D 等技术,让实践团成员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为新中国而战”的壮烈。

手稿、史料照片、军事沙盘、抗战用品、奖章奖旗,真实而震撼地再现了那段弥漫硝烟的岁月,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的忠诚和奉献,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的内心。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思考,就展出文物与历史事件交流感想,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三道林子战斗遗址

红色记忆:三道林子战斗遗址位于四平市铁西区红嘴村,这座不过咫尺之地的小山头,却在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四平收复战中,承载了沉重的血火之痛,生命之殇。

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四平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在平坦开阔的城区北侧,三道林子小高地便成了四平城区西北屏障,是四平侧后主阵地与制高点,三道林子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市区安危。

通过实践团宣讲员王雨蒙的微团课,让全体实践成员了解了作为战略重地,三道林子见证了打光子弹而近战肉博的勇气、身负重伤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决心、四平保卫战中一支500多人的部队一夜间几乎全部牺牲的惨烈。就是这些有敌无我的英雄气概和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美好的时代。


四平烈士陵园

红色记忆:陵园占地20余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该无名烈士墓是国内最大的烈士合葬墓之一。无名墓四周由四个呈方队形的208座有名的烈士墓,无名墓与有名墓呈花盆状,寓意为陶铸的著名诗章:“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

在烈士纪念碑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国纲为全体实践团成员讲授了微团课,让实践团成员在风雨中感受到烈士们经历的枪林弹雨,向这一万多名烈士致敬。


马仁兴烈士铜像广场

红色记忆:广场上那位身姿挺拔、手握望远镜指挥战斗的将军,正是四平战役牺牲者中职务最高的将领——辽吉纵队独立一师师长马仁兴。

通过实践团宣讲员胡征昆的微团课,让全体实践成员了解到马仁兴,1904生,河北平乡县人。1920年从军,参加了中原大战、北伐战争。抗战时期,率部参加抗击日寇,1938年10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率部脱离国民党军,历任八路军冀中骑兵2团团长、冀中(晋绥)27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保安1旅旅长、辽吉纵队独立1师师长等职,1947年6月牺牲于四平攻坚战。为了纪念马仁兴,除了铜像广场,四平还先后兴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仁兴小学、仁兴路和仁兴商厦。



耻钟广场

红色记忆:国耻钟铸造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日本侵略者同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21条后,就开始了对四平的法西斯统治。面对狼子野心的侵略者和山河破碎的家园,铁路一小的前身扶轮小学的教师们想到了“晨钟暮鼓”的古老方式。他们铸成脸盆大小、高三尺的问耻钟,用木架高高吊在操场讲台旁。每天朝会,全校师生列队有问有答——

问:“二十一条,是不是我们的耻辱?”师生答:“是!”

问:“南满铁路没有收回,是不是我们的耻辱?”师生再答:“是!”

问:“日本人在南满铁路开枪杀人,中国人白白冤死,这是不是我们的耻辱?”师生齐声回答:“是!”

九一八事变后,原钟下落不明,无从寻找。直到1995年底,由四平市中小学生共同捐款,重新铸造问耻钟,同时修建了这座耻钟亭。

通过实践团宣讲员刘慈的微团课,让全体实践成员了解到四平有过两座问耻钟,第一座铸造于1930年。那年秋天,四平街扶轮小学的全校师生自发捐资铸造了一口大铁钟,以“敲钟问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钟身铸“耻钟”二字,竖于操场讲台旁。1932年,日本侵略者侵入四平北站,扶轮小学沦陷,耻钟不知下落。

1995年12月,四平市中小学生共同捐资,重铸问耻钟。如今这口钟交由四平市铁路第一小学管理,而这所小学的前身正是扶轮小学。

两口钟,两个小学,就这样血肉相连,虽历经数十载春秋,当年的这份爱国情怀,永志不忘。


塔子山战斗遗址

红色记忆:四平保卫战塔子山战斗遗址位于四平城区东侧,距市区约7公里,占地约600000平方米。塔子山海拔399.5米,是四平东部的制高点,从山顶可以鸟瞰英雄城全景,山上林深草密、溪水潺潺,自然景观优美。据考证,山顶建有辽金古塔,清末倒塌,四平“塔子山”因此得名。塔子山战斗是1946年四平保卫战的最后一战,守卫在这里的是被称为“红军之祖”的新四军3师7旅19团,前身是北伐战争时期号称“铁军”的叶挺独立团,后来是红军时期的红2师4团,它是长征中的开路先锋,留下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奔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的英雄壮举。

通过实践团宣讲员王雨蒙的微团课,让全体实践成员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它是八路军115师685团,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也是这支部队创造的光荣战绩,在1946年四平保卫战的紧急关头,这支部队接防塔子山阵地,5月18日一天的鏖战,这支传承着红军血脉的部队几乎伤亡殆尽,又在塔子山留下了一段悲壮的历史。塔子山不仅是四平保卫战的重要历史遗存,也见证了具有红军光荣血脉的685团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

红色记忆: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梨树县博物馆)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具有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风格。1946年4月至5月,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曾以这里为指挥部,指挥了四平战役中举世瞩目的四平保卫战。馆内现有藏品3000余件,其中有近现代革命文物、古代青铜器、铁器、瓷器、陶器、石器、钱币等。馆内设有“东北民主联军指挥部旧址”“战史展厅”“历史文物展厅”等多个展厅以特有的文物功能,浓缩了四平保卫战的历史瞬间,为东北解放战争史保存了珍贵的实证资料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着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听着革命先烈们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仿佛置身于当时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中,感受到战士们机智灵活,英勇善战。我们深切缅怀为抗击敌人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们的不畏牺牲、誓死保卫每一寸国土,才换来后人自由幸福的生活。


实践团在共青团四平市委员会开展交流座谈会


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来到共青团四平市委员会与在此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的返乡大学生共同开展了交流座谈。实践团成员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实践感悟和体会。最后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翠翠老师进行本次实践活动总结并为全体实践团成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她讲到:“从塔子山战斗遗址,到三道林子战斗遗址;从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梨树指挥部,到埋葬着10083名无名烈士的四平烈士陵园;从矗立着烈士铜像的马仁兴铜像广场,到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四平烈士纪念塔……四平,这座从炮火硝烟中走来、因“四战四平”而闻名的“英雄城”,写满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红色回忆。“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四载时光,砥砺奋进。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耕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积势赋能。


“青力青为 筑梦乡村”实践团

跟随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足迹

探寻粮仓吉林的飞跃进程

寻觅美丽吉林的发展之音

聆听红色吉林的革命史诗

跟着总书记脚步走进四平 梨树

走进田间地头,带领青年学子“自找苦吃”